在花燈的傳說中有一個人物特別重要,他就是燈神(也叫燈官)。在民間自古就有接送燈神的說法,這也是花燈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相傳姜太公當年封神時,給別人都封了,唯獨忘記了封自己,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。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,要設(shè)立“天地堂”,就是在院子里扎一小棚,棚里面小桌上立著“天地三界、十方萬靈真宰”的神位,神位前擺著香爐、供品,還掛著一盞燈籠,燈籠即代表姜太公的席位。從此以后,每年正月十五,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,所以又稱天燈為“析福燈”或“平安燈”。后來放天燈便成為人們析福的一種方式,天燈上寫滿各種祝福和希望,人們析求天燈帶著自己的希望到達天庭,析求愿望可以實現(xiàn)。
例如蒙自漢族花燈有“請燈神”、“玩花燈”的習俗。燈會(花燈班)供奉“梨園得道花花太子老郎神位”,每年正月初二開始“請燈神”。澄江彝族跳燈,也有接送燈神的習俗,他們說:“接來燈神跳燈神,跳了燈神送燈神。”每年冬月初二,由本村老藝人或長老召開燈班會議,選出年長的老藝人制作燈神。燈神用木料制作,制成后送到寺廟里供奉。然后,燈班的人都去參拜,接著開始排練。演出開始,燈隊要先繞村一周,再去寺廟里接燈神。燈神由“燈婆婆”背到廣場,演出才能開始。正月十六送燈神,要著燈神繞村一周,再送到村外段。
此外還有一個關(guān)于燈神的說法就是:花燈藝人在傳藝授位的時候也要跪拜燈神。如四川秀山著名花燈藝人石維國(1891—1981),他就出身于秀山縣龍風區(qū)龍鳳鄉(xiāng)永豐村寨踵組有名的五代花燈世家。十六歲開始隨父學跳花燈,熟練掌握丑、旦、掌調(diào)等技藝。他還樂于將花燈的技藝傳授給子孫和好學的年輕人1958年秀山縣舉辦花燈會演,他已年近七旬,還帶領(lǐng)石家兒孫同臺跳燈,這一舉動使“寨踵花燈世家”名聲大震。據(jù)石維國之子石達邦說:“我們家祖輩傳花燈給晚輩時,都要舉行“過職’儀式:先由父輩將跳花燈的全過程唱、、跳表演一遍,晚輩一一照樣做,直到學會記牢為止。然后,受教的晚輩向花燈神位下跪,父輩在神位前把自己用過的扇子、手絹交給繼承人,再封告祝愿。這樣才算正式接過祖?zhèn)鞯幕簟?/span>”
而隨著時代和社會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越來越多城市也愿意在節(jié)慶期間舉辦燈...
形、色、光、聲、動是大型彩燈嫦娥送福制作的核心內(nèi)容,是現(xiàn)代彩...